close

嘉義市過去以木業貿易繁盛一時,豐富的林業資源和坐落於大街小巷的木造建築,使嘉義市曾有「檜町」、「木都」的美名,這些由山林資源構築的城市風景,不只是過去記憶的象徵,更與常民生活緊密結合,開啟民眾對於永續城市的期待與想像。

因此,嘉義市立博物館以「森林之嘉」為題策展,規劃六大展區,分別是儲碳城市的誕生、森林的多樣用途、木材的千變萬化、構築現代木造建築、木質生活好空間及木造建築巡禮。透過特展帶民眾重返木都歷史,並思考山林於現代生活間的角色,讓嘉義市以「木都2.0」之姿再進化,從水泥叢林脫穎而出,成為新一代的宜居城市。

 

嘉義市:全台最早的木造城市

嘉義市長黃敏惠曾在《木都2.0宣言》提到:「嘉義有兩座森林,一座是眾所周知的阿里山,另一座是充滿木造建物的嘉義市區。……木都嘉義,是一座集眾人之力,用木頭種出來的城市。」於是,星羅棋布的木造房屋,讓嘉義市成為全台最早的木造城市。

 

 

踏進瀰漫淡淡木頭香氣的展區,述說著阿里山腳下的嘉義市,早在日治時期曾是林木開採重要的集散與加工地,不只相關產業隨之興盛,也在當時建造大量木造建築,使「木材」成為當時最經典也最流行的建材。

 

但以木材作為建築材料,若缺少維護保養,原先屹立的木建築終有一天也會在歲月與環境影響之下頹朽,於是鋼筋混凝土建材,逐漸成為當代建物主流,但近年來新的意識、觀念與工法不斷推陳出新,為木造建築帶來新的想像,更使嘉義市從過往50年的木都風華中破繭而出,往「木都2.0」直直邁進。

 

永續木材打造都市裡的碳循環

森林中的樹,透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,並釋放出氧氣,這些碳將會儲存於樹體內,因此森林是絕佳的固碳基地。近年各界不斷倡議永續循環經濟的議題,愈來愈多人發現,若將森林中的樹作為建材使用,能使碳繼續儲存於木材之中,當木材被打造成木構建築,儲碳的效果甚至能隨木屋一同維持30至50年之久,由於具備良好的固碳優勢,使木造建築在當代再次成為世界趨勢。

 

當木屋腐朽後,板材可再製為木家具,延續木材壽命,讓碳儲存的時間變得更久更長。因此,由大量木造房屋所構成的城市風景,讓木都嘉義市形同「一個儲碳的巨大森林」,並從中孕育出屬於嘉義市人的森林之嘉。

 

 

一同想像木都的過去到未來

為了讓更多人想像木都的過去到未來,在「森林之嘉」特展中,透過知識導引,說明森林資源與永續儲碳的循環,並從國內外經典案例中,看見現代木建築的發展趨勢。

 

例如展區介紹嘉義市立美術館,即為鋼筋混凝土工法融合當代木構建築技術的重要案例。透過新的木構工藝美學,提升老建築的耐震度、增加內部舒適感,在空間活化之餘,讓舊建物以新舊並呈之姿,成為當代獨特的城市風景。

 

除了國內的經典案例外,放眼國外更有許多現代木造建築大放異彩。例如美國密爾瓦基高達25層的木構造大樓,是目前最高的木造大樓;西雅圖還有一棟混和構造的商辦大樓,是全球第一棟零耗能建築;以木造建築聞名全球的日本,同時也有許多都市木造與混和構造建築的範例。雖然台灣目前受限建築法規,但展區內一棟棟精緻的木造建築模型,能為民眾開啟更多關於木造大樓的想像。

 

現場亦有台大實驗林管理處所提供的原木,觀展民眾可就近感受木材所帶來的震撼感。圖/現場亦有台大實驗林管理處所提供的原木,觀展民眾可就近感受木材所帶來的震撼感。

 

「森林之嘉」特展自即日起至2022年1月9日止,由於展期恰逢防疫期間,展覽時間將配合疫情狀況滾動式調整,並實施人流管制措施,建議民眾可先上網預約觀展時段或查詢開展時間。

 

 透過「森林之嘉」特展,為整座城市撒下種子,讓嘉義市成為木文化場域的培養皿,有心深耕木造產業的人才,都可以來到木都圓夢。在展區之外,民眾也可以留些時間到嘉義市區走走繞繞,從真實生活中的木構造建築中,更能深刻體會到,這些木造建築不再只是過去,更是閃著光芒與希望的未來。

 

(遠見雜誌)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木造建築 木造房屋 木屋
    全站熱搜

    henrylin4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