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26歲的年輕男性卻微駝著背走進診間,原來他早在22歲開始就出現下背髖關節痛,拖了2年,疼痛不適逐年進展,蔓延到脖子、鼠蹊部,終於受不了去看骨科,居然已經要換髖關節,骨科醫師診斷是僵直性脊椎炎後安排髖關節置換手術,並於術後轉診到風濕科。

在就醫超方便的台灣,這個案例聽起來很不可思議,卻真實發生在彰化基督教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邱瑩明醫師的門診。看到才26歲的年輕人就駝著背,而且不但已換過右邊髖關節,而且3個月後還要再接著換左邊的髖關節痛,很令人震驚年紀輕輕就拖到這麼嚴重!「或許每個人對疼痛的耐受程度不同,常聽到有病人覺得還不算太痛,檢查才發現其實發炎情況已經很嚴重。」邱瑩明醫師發現,僵直性脊椎炎好發於年輕男性,正在為學業、工作忙碌,常覺得「忍一下、不痛就沒事」、「只是下背髖關節痛」,規律就醫、服藥的順從度較差,遠不如其他慢性病人;等到脊椎慢慢沾黏,過了1、2年量身高時才發現變矮了,或是脖子不能轉動,開車時無法看後照鏡,這時已無法恢復,尤其僵直性脊椎炎動脊椎手術的風險高,一旦駝了背,往往只能駝著背過一生。

邱瑩明醫師強調,現在藥物發達,只要及時治療,駝背、換關節⋯絕不是僵直性脊椎炎患者的宿命!「通常五、六十歲後,發炎程度會下降很多,只要在病情活躍的期間好好治療,維持活動度、正常體態不駝背,就等於戰勝疾病。」

雖然大部分僵直性脊椎炎患者的病情發展緩慢,但十個病人中約有一個屬於病況嚴重且發展迅速的,傳統治療未必能有效控制,「就像上述個案,很快就惡化到要換關節,而且就診後初步治療也無法達到期望目標。」邱瑩明醫師表示,患者直到使用生物製劑後,抽血檢查發炎指數及活動度才有明顯改善。

除了藥物,運動也是僵直性脊椎炎的治療重點,邱瑩明醫師強調:「運動和藥物的治療效果各占一半!」尤其是輕度病人,靠運動就有機會能減少用藥,醫師建議,有助擴胸、伸展的運動都很適合,例如游泳、瑜珈;而已經關節沾黏、活動度受限的病人,也可以盡量多走路。

資料來源:元氣網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髖關節痛 joint.mayb.com.t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enrylin4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